首页

午夜小妈掩割

时间:2025-05-28 05:28:08 作者:援藏结出“幸福果”——北京援藏团队助力尼木种植业发展小记 浏览量:59602

  “15号草莓棚有些小问题,您看看滴灌带用不用挪挪呀?”“不用挪,紧紧滴灌带就行。”“这个大棚的苗还需不需要浇水?”“现在天气已转热,隔几天浇一次水就行。”……春夏交替的上午,在尼木县吞弥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第十批北京援藏干部、尼木县农业农村和科技水利局副局长牛尧琪正和远在北京的专家沟通交流。

  尼木县地处西藏中南部,距离拉萨市147公里,平均海拔3800米。这里是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地形西高东低,四季分明,夏季雨水集中,适合发展高原种植业。

  近年来,北京援藏团队结合尼木县实际情况,在与当地群众深入交流过程中,了解到群众种植蔬果的意愿比较强,但种植蔬菜经济收益比较低。几经思考,北京援藏团队决定在尼木县发展有机农业,引进品质优秀的红颜草莓、美早樱桃等种植项目,并将区外先进的种植技术引进到高原地区,为高原种植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尼木县吞弥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普琼说:“以前整个园区的地全都是光秃秃的荒地,2016年,北京援藏项目修建了种植高品质水果的大棚,不仅将荒地开发利用了起来,还带来许多先进的种植技术,邀请专家手把手地传授当地农民种植技术,极大地改善了本地的种植环境。”

  2023年,北京援藏团队通过改造1栋蔬菜棚种植草莓9000株,实现了产量2200斤、销售额8万元的突破性成果,填补了尼木县域草莓规模化种植的空白。2024年8月,北京援藏团队规划布局将原有的10个蔬菜大棚改造为草莓种植专用棚,并顺利完成10栋连片大棚的作物清理和场地准备。

  在现场,记者看到产业园每个高原水果棚里都安装了监控、温控等机器设备,便于北京顺义的专家随时能够观察棚里的温度和湿度,时刻关注棚内苗的长势,比如水是不是浇多了,肥是不是施少了,有没有虫害,需要开启关闭通风口等,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种植户保持沟通联络,及时解答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最大程度帮助本地种植业提质增效。

  “我们在邀请专家教会本地干部和农民操作使用先进设施的过程中,鼓励大家利用先进技术更好地服务本地种植业。北京援藏团队也致力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让本地的农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牛尧琪说。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北京援藏团队为尼木县本地种植业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也把区外先进技术设备带到了高原。

  产业园内的农民普琼说:“我家的两个蔬菜大棚,原先年收入三四万元。去年,在北京援藏团队带来的先进技术和专家指导下,我在其中一个大棚试种了草莓,收入达到了8万元,生活质量好了很多。”

  如今,尼木县的草莓、樱桃等高原特色水果已经端到拉萨及周边县(区)市民的餐桌上。据统计,2024年度,尼木县樱桃棚结果总计5250斤,销售收入达40万元,较2022年1500斤的初始产量实现三倍增长,增长比率250%,打造出了具有高原特色的樱桃产业示范样板。截至2025年5月底,草莓项目实现产量1.66万斤,创造销售额29.7万元。

  下一步,北京援藏团队将持续推进尼木高原种植业创新发展,继续提高草莓、樱桃等高原水果的产量,让高原水果成为当地群众的“幸福果”。(西藏日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媒体:新开源低价定增被否 实控人市价增持也可加强控制

“20世纪90年代起,我就常来大陆做配音工作,但行程总是匆忙,没更多时间在城市里走走看看。”刘小芸说,自己曾一度感慨“祖国如此广阔却没有好好认识”。所幸,近年随着工作节奏逐渐放缓,缺憾得以补齐。

王毅将主持召开中国—中亚外长第五次会晤

小张:刚谈恋爱时,我说想吃啥,马上就能吃到。回家后我说还想吃啥,他会马上送到我家门口再走。走之后,他再让我去开门,门口还有惊喜。他是一个很喜欢做这些小惊喜、小浪漫的人。

中国农村公路发展微视频《一条路的自述》 展现金寨县南汤路变迁

扩能改造完成后,格尔木南站上行场有12条到发线,下行场有10条到发线,调车场有16条调车线;格库铁路列车对数将由现图定的13对增加至32对。届时,可大幅提升通道运能和枢纽车站到发与编组能力,进一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完)

北京出版集团参展2024北京书市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气象台今天(28日)17时48分发布冰雹橙色预警信号:预计6小时内,岷县西江、中寨、维新等乡镇可能出现冰雹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

类器官成功模拟孕晚期发育

我是江西人,从小是喝大碗茶长大的,对茶有着挥之不去的情感,后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担任国际交流学院院长近10年,出访过近六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对外交往中,茶自然是交流的重要载体,但我发现外国友人喝斯里兰卡等国家的茶较多,喝中国茶的人较少,知道《茶经》更是寥寥无几,于是萌发了翻译《茶经》的念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